范滇元院士受聘为伟德国际名誉教授 彭波、汪联辉、韦玮三位教授受聘为伟德国际兼职教授
发布时间:2006-11-17 浏览次数:3282 文章来源:
分享至:

    2006年11月1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技术委员会主任范滇元院士受聘伟德国际名誉教授,上海复旦大学彭波、汪联辉、韦玮三位教授受聘伟德国际兼职教授仪式暨学术报告会在学校科学会堂演讲厅举行。副校长黄维主持仪式,校长杨震向四位南邮新成员颁发了名誉教授、兼职教授聘书,并为他们戴上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的校徽。
    受聘仪式后举行了学术报告会,这也是伟德国际信息材料与纳米技术研究院一次重要的学术会议。范滇元院士首先作了“创新发展的光电科技”的学术报告。范院士在报告中介绍了目前光电子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他谈到太阳能是一种取之不尽又无污染的能源,它的开发和利用可以解决目前存在的能源危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据范院士介绍,美国正在研制的激光聚变反应器预计到2020年可以进行演示性发电,“在地球上再造一个小太阳 ”的梦想已不再遥远。接着彭波、汪联辉、韦玮三位教授分别作了“新型有机无机杂化光电材料”、“纳米量子点及其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国家基金申请情况介绍”
三个报告。报告充分展示了新材料在医学等到多个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应用前景。
    学校100余名师生参加了仪式和报告会。

(宣传部) 

范滇元院士简历
    范滇元,1939年2月生。1962年北京大学毕业,1966年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毕业。现为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技术委员会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信息科学和工程学院教授,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从事“神光”系列高功率固体激光装置的研制及应用三十多年,为建立和发展我国高功率激光领域作出了贡献。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先后研制成功“万兆瓦”、“星光-I”、“神光-I”、“神光-II”等大型激光装置,近年来又投身巨型激光装置——“神光-Ⅲ”的设计与研制。在激光系统总体设计、光束传输理论与应用、强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等方向取得一系列先进成果。发表论文报告250多篇。先后获得陈嘉庚奖(1988年)、中科院科技进步特等奖(1989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90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3年)、光华工程科技奖(2004年)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年)等科技成果奖励;以及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863计划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先后任高功率激光国家实验室副主任、国家863计划激光技术(410)主题专家组和惯性约束聚变(416、804)主题专家组成员。国家863计划第八领域专家委员会委员,“神光-Ⅲ”总体技术专家组总工程师,中国光学学会激光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电子学会量子电子学和光电子学分会副主任,总装备部科技委兼职委员,上海市光电子行业协会理事长,上海市政协常委等。
彭波教授简历
    1962年7月生。致公党党员,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博士,复旦大学先进材料研究院(先进材料实验室)、复旦大学光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863计划”激光材料专家组成员。
    先后在日本、新加坡、美国和加拿大工作,曾长期任职于HOYA、三井、昭荣等世界著名公司, 并曾在美国创建高科技上市公司。从事光电子材料和光电子仪器的研究开发以及生产20年。拥有专利23项,在Advanced Materials 和Applied Physics Letter等国际著名SCI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几十篇。以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获得过光学材料杂志和激光工程杂志的优秀论文奖。已完成坚定的科研项目19项,其中国际领先的14项,国内领先的5项;近5年领导完成国际合作研究项目3项,研究经费1000万美元;完成国家计委、科技部项目1项。世界首次发明了透明的钒酸盐功能玻璃;研究发明的特种红外线系列滤光片,低膨胀激光材料正应用在美军最新的战车,战机和美国国家战略实验室的最新系统中。1999年获国家外国专家局和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的优秀国外专家奖;被兵器工业总公司引进的“新型磁记录基板材料”被国家计委评为国家级跨世纪高科技样板工程,填补了国家的空白。
汪联辉教授简历
    1964年生。国家基金委“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生命科学学部)”、上海市教委“曙光学者”获得者。
    1988本科年毕业于成都科技大学(现四川大学),1998博士毕业于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获博士学位。1998年起先后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化学与生物分子工程系、新加坡农业生物研究院从事博士后和研究工作,2002年起在著名的新加坡分子与细胞生物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2002年12月起受聘为复旦大学先进材料研究院(先进材料实验室)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纳米生物传感材料。在生化方向,尤其在群体感应信号调控机制研究中做出突破性成果,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并证明“淬灭群体感应”防治细菌侵染动植物的新概念,为动植物细菌病害防治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途径。在纳米生物学方向,将半导体纳米晶发展成新的生物探针并开创性用于人体病原菌的致病机理研究;此外在模拟生物特异性识别过程的基础上开发了多种生物传感材料。在Nature、PNAS、JBC等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被SCI文章他引300余次,申请专利二十几项,并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做大会报告。
韦玮教授简历
    女,九三学社成员。1960年8月生,曾任日本早稻田大学访问教授和国家基金委信息学部“光学与光电子学科”项目部主任,现任复旦大学先进材料研究院(先进材料实验室)、复旦大学光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1978年进入西安交通大学学习,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8年至2001年于西安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任教,2001年至2004年于西安交通大学电信工程学院电子系任教,2001年晋升为教授。2004年起于复旦大学任教授。近年来分别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科技部项目1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主持国家重点开放实验室基金多项、教育部归国留学人员基金、博士启动基金以及部分西安交大光电子学科“211”和行动计划资助项目的研究。分别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多项;通过省级鉴定项目多项。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身份在Macromolecules, Macromolecul-
ar Rapid Communication,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Part A: Polymer Chemistry, 和New Journal of Chem-
istry等SCI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主要研究方向:光电子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

(研究生处、信息材料与纳米技术研究院提供)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