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秩芳华】砥志攻坚结硕果——伟德国际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成就综述

发布时间:2022-11-18浏览次数:15

  新时代的十年,学校笃定一流之志、弘扬实干之风,锐意进取、奋力拼搏,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和长足发展,为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流引领,学科发展迈上新台阶

  十年奋进,十年发展。学校的学科建设坚持以建设一流学科、培育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提供一流社会服务为目标,不断增强学科发展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勇创一流,学科建设取得“新突破”。学校持续加强学科建设顶层设计,优化学科结构,完善学科布局,强化学科内涵建设,全面推动学科建设取得重大突破。2017年,学校“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学校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实现了学科建设的历史性突破。同年,学校入选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五年的建设周期,建设成效显著。2021年入选新一轮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2022年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

  彰显特色,学科建设构建“新布局”。学校构建了以光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网络空间安全、电子信息为对应的信息材料-信息器件-信息系统-信息网络-信息应用“五位一体”相互交叉、高度融合的大信息学科体系,确立了“高峰攀登、高原托举、高地支撑、新增扶持、前沿拓展”的“三高一新一前沿”学科发展战略,打造学校信息特色、多科交融立体学科新生态。以“电子科学与技术”国家世界一流学科为核心,确定“一流引领、厚植主干、强化基础、培育交叉”的建设思路,构建了“一三五”学校学科建设总体布局和“135”南邮特色电子科学与技术一流学科建设布局。

  砥砺奋进,学科建设攀登“新高度”。9个学科入选“十四五”江苏省重点学科,19个学科进入2022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榜单,其中信息与通信工程位列第10名,10个学科进入USNews2023世界大学学科排行榜,5个学科进入ESI学科排名全球前1%,其中计算机科学、工程学进入前2‰,材料科学进入前3‰,化学进入前4‰。2021年,学校博士学位授权点取得重大突破,新增数学、物理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网络空间安全、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电子信息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增量居全国第四、江苏第一。入选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博士点首批授权单位。

  强基培优,信息文科谱写“新篇章”。学校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领域注重凝练学科方向、整合团队力量、发挥协同优势,实施信息文科建设工程,学科建设硕果涌现。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院入选江苏省重点培育智库,实现学校省级智库零的突破,获省智库考核评估优秀等次,以优秀成绩通过江苏高校校外研究基地和创新团队培育点考核验收。先后成立人口研究院、大运河研究中心、信息产业融合创新与应急管理研究中心等科研基地。管理科学与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学、外国语言文学、教育学、工商管理均进入2022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前50%,马克思主义学院被确定为江苏省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

  信息报国,科技创新再攀高峰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学校始终坚持“四个面向”,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着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创新环境,完善科技创新体系,自觉承担起科技强国使命。

  创新引领,勇攀科技高峰。学校树立自立自强、敢为人先的“南邮志气”,勇闯前沿科学和未来技术无人区。作为第一完成单位两次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一等奖、二等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二等奖,“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等80余项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通信设备关键器件研制,智能铁路“通信”系统助力中国速度驰骋“一带一路”,高效“提纯”量子纠缠、大幅“提升”量子签名效率等研究推动信息领域新突破,牵头制定4项物联网领域技术标准被国际电信联盟批准采用。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实现学校自主培养“国家杰青”的重大突破,攻克一批电子信息领域的重大理论难题及“卡脖子”技术。《中国近代邮政史料整理与研究》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实现伟德国际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国家级重大项目零的突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连续三届不断线。

  “硬核”科技,助力疫情防控。科学研究全面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构筑“健康坚盾”,成为疫情防控的有力武器。自主开发的江苏省属高校首家智慧防控门禁系统,实现身份识别、“两码”查验、体温测量“无感知”即时通行。利用5G+AI硬核技术,研发疫情防控信息系统广泛应用于多地方舱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等医疗机构,智慧产品先后服务南京公安地铁系统、南京政务系统,学校教师提交的“人工智能技术实现CT快速检测万人筛查”的建议得到全国人大常委会领导的高度肯定,为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厚植沃土,打造创新高地。“十年磨一剑”,国家重点实验室创建推动有机电子领域源头创新,先后在《自然》《科学》及其子刊发表系列相关成果,2021年获批省部共建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国家重点实验室,实现国家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历史性突破。建有射频集成与微组装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通信与网络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6个。加入以国家实验室标准建设的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挂牌成立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南京分中心等。目前,学校建有高水平的省部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30余个。布局柔性电子颠覆性理论创新研究,成立柔性电子(未来技术)研究院。获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知识产权国家级平台实现零突破。学校正以与时俱进的精神、革故鼎新的勇气、坚韧不拔的定力,敢为天下先的雄心壮志,为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不断作出“南邮贡献”。

  勇担使命,社会服务助力高质量发展

  学校始终坚持服务国家和江苏战略需求,坚持服务社会的历史使命和应尽职责,主动融入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一市一院一特色”“一技一企一平台”校地校企协同创新举措,构建了以多类别校地研究院、新型研发机构、校企共建研发平台、技术转移分中心为主体的多维度立体化的产学研工作体系,促进了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融合,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学校获得“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

  “一市一院一特色”成果丰硕。学校围绕地方产业发展需求,与江苏省多市共建校地研究院、研发应用中心,在集成电路、物联网、大数据、智能制造等领域大放异彩。南邮南通研究院依托学校“电子科学与技术”一流学科优势,获批工信部重点领域产业人才培训基地、国家级众创空间等,服务电子信息类企业100余家,完成产业化技术服务项目近600项,促成学校与企业产学研合作项目1200多万元。南京南邮信息产业技术研究院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5G等核心技术,围绕数智校园、数智治理、数智园区、数智工厂等产业方向,打造的智慧城市综合管理、无废城市运管服一体化、校园安全综合管理等平台在城市治理、校园管理、医废处置、环境监测、疫情防控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运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及国家级众创空间双创载体,累计引育企业170余家,孵化总产值超20亿元,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这些校地合作硕果已成为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闪亮“南邮名片”,获江苏省科技服务业“百强”机构、江苏省科技创新协会科技创新一等奖、江苏省优秀科技服务产品、江苏省科技服务英才奖等多项荣誉。

  “一技一企一平台”强强联合。学校通过“政、产、学、研”深度融合,在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与企业开展全方位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惠双赢。圆通-南邮联合实验室、南邮-鱼跃POCT技术研究院、南邮-南京医药智慧健康研究院、南邮-南水智慧水务研究院、南邮-亨通光电智能创新研究院、南邮一同展双碳应用技术研究院、南邮-金宁汇区块链技术创新研究院、南邮—芯行纪集成电路EDA研发中心等相继揭牌,与江苏邮政管理局共建邮政快递大数据与应用研究中心,与科大讯飞共建人工智能产业学院,与江苏银行共建的金融科技学院、金融科技联合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校企合作稳步推进,产学研紧密对接。

  重点行业企业精准对接创建特区。学校围绕通信、物联网等学科特色,坚持协同创新理念,建立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物联网科技园,是全国唯一一家以物联网为特色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获“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国家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认定,完成了物联网领域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到服务社会的全方位布局。学校不忘“传邮万里,国脉所系”的初心,成立国家邮政局与地方人民政府共建的第一家现代邮政学院和全国第一家共建的邮政研究院,形成新的学科增长点和科研创新平台,推动国家邮政事业的新发展。学校积极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承担了一批省级决策咨询研究课题,先后为政府和企事业提供决策咨询服务百余项,为江苏省人民政府、江苏省社科联等提供研究报告数十项,其中6项获得省级领导批示,先后承担各项企事业委托课题百余项,在提供咨询领域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立足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学校将始终坚持科技顶天,服务立地,发挥特色优势,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以学校特色优势为基础,更加主动承接国家重大科研任务,为关键领域自主创新提供源头供给,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撰稿:谭鑫 编辑:王存宏 审核:谢平)